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毕业学员的真情感言
  • 最新报名学员名单(实时滚动)
    最新就业创业学员名单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中级焊工培训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教学目标:培养中级焊工技术人员。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每天保障有6个课时的实践操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零开始,手把手教,包教包会,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能的焊工技术人才。

    学习时间:2个月
    教学特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零开始,模块教学,逐一突破。手把手教,包教包会,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焊工高手。
    教学方法:采用我校独特的“模块教学法”教学。打造焊工技术教学新神话。
    开课时间:每月1号、16号开学,特殊情况也可随到随学。学校采取循环式教学,一期未学会,可免费再学,直到学会为止。对于推迟来学校报到的学生,学校采取晚上或星期天补课的方式使学生学懂、学会为止。
    就业方向:学校100%负责推荐工作。
    颁发证书:《焊工专业技术合格证》、《IC卡焊工证》。
    招生对象:18~55岁焊工爱好者都可以报名入学。没有文化程度限制,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地域限制。
    免费住宿,学校免费提供被子及生活用品。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焊工培训课程内容

    手工电弧焊:学习手工电弧焊、平焊、立焊、横焊、仰焊、断弧、连弧、平角焊、立角焊、仰角焊、管板对接焊等全套焊接技术。手工电弧焊接工艺:引弧操作、运条方法、起头、收尾、板对接横焊(连弧焊、灭弧焊)、平焊(连弧焊、灭弧焊)、立焊(连弧焊、灭弧焊)、立向下焊(连弧焊、灭弧焊)、仰焊的焊接方法及操作工艺。
    氩弧焊:学习脉冲氩弧焊、断焊、连焊、平焊、立焊、横焊、平角焊、立角焊等全位置焊接技术。焊接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以及氩弧焊安全操作技术,氩弧焊接控制流程,焊接特点和焊接适用范围以及电源种类和极性。
    不锈钢焊接:
    楼梯、栏杆、防盗网、灯箱、广告牌、报刊栏、垛牌的制作。氩弧焊工艺参数(电弧电压、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电源种类和极性、氩气流量、焊件与焊嘴间距、喷嘴直径等),薄板对接平焊、小直径管对接垂直固定焊、小直径管对接水平固定焊、中直径中厚壁管对接水平固定组合焊、氩弧焊设备的日常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
    气体保护焊:学习co2气体保护焊:断焊、连焊、平角焊、立角焊等全位置焊接技术。正确使用焊接工具、劳保用品及安全操作技术,掌握co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工艺参数(电流量、气体流量、电源电极、电弧、电压、电源极性、焊件质地、焊接速度、角度等)。

    co2气体保护焊:平敷焊、v型坡口对接平焊、v型坡口对接立焊、v型坡口对接横焊、v型坡口对接仰焊、t型接头角焊,焊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co2气体保护焊机的维护和保养。保护焊快速操作方法:薄板与厚板的操作方法;平焊、立焊、横焊、补洞;计件与计时的操作方法。
    氧焊、气割:学习氧焊、气割技术:厚板与薄板割炬型号的使用,工艺参数和切割方法、放样,算料,下料。氧压力、切割速度、预热火焰、割嘴与割件的角度、直线、法兰、坡口气割等工艺,焊接的常见故障排除及维护。

    可以让你的技术在60天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焊工技术一流高手。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关于中级焊工培训的温馨提示: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是专业中级焊工培训学校,常年开设中级焊工培训实战班,面向全国招生(不限年龄)。由湖南阳光电子学校中级焊工培训实战一线首席技术专家授课,天天实操,全程实战,手把手教,包教包会。我们是正规中级焊工培训学校,我们有自己的校园,我们是行业正规军!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有自己的教学楼、学员公寓楼、篮球场(2个)、有校内花园、有专业实操车间。如果您想了解中级焊工培训学费多少、中级焊工培训课程学习效果如何、中级焊工培训行业就业前景好不好、如何选择中级焊工培训的课程、中级焊工培训要学多久、中级焊工培训教学大纲是什么、没有任何基础参加中级焊工培训能不能学会、中级焊工培训学完以后能不能安排工作等一系列您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加我们的微信:YP941688 ,或者加我们的QQ:873219118,361928696。也可以直接电话联系我们:0731-85579057,0731-85569651,13807313137进行咨询,我们将给你最详细的解答。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车站南路红花坡路口(红花坡路176号)。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其他地方不设分校,欢迎您来湖南长沙我校总部学习。 如果您对湖南阳光电子学校开设的中级焊工培训实战班课程内容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告诉我们。您的宝贵建议对我们合理调整中级焊工培训实战班课程内容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上一篇:中级电工培训
      下一篇:电工+焊工双技培训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安防监控技术学校
      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德江县城焊工培训学校,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 德江焊工培训学校, ===
      === 德江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禹贡时属荆梁二州南徼外焊工培训学校,鬼方焊工培训学校,域,荒裔。《遵义府志》载:思南府,禹贡荆梁二州之裔,皆黔中焊工培训学校,。明·嘉靖《思南府志》载:本府《禹贡》荆州之属。民国《德江县志》载:德江原为水德江司,明改安化。禹贡为荆梁二州南缴外焊工培训学校,。又载:县境山川不志禹贡,而审察焊工培训学校,势在荆梁二州之南,当为荆梁南缴外焊工培训学校,。春秋属楚为西南巴国南境焊工培训学校,。民国《德江县志》载:《国策》苏秦曰: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泾塞郇阳,焊工培训学校,方五千里,北霸王之资也。淮南子曰:楚焊工培训学校,南卷沆湘,北达求页泗,西包巴蜀,东裹郯桂。以此四至推之,县焊工培训学校,适在其中。战国时,属黔中枳县焊工培训学校,。《嘉靖·思南府志》载:春秋战国属楚,为黔中焊工培训学校,。《贵州古代史考》载:楚宣王九年(公元前361年),以前属巴国南境焊工培训学校,,以后巴国南境为大夜郎国控制,又属大夜郎国焊工培训学校,。《两思研究辑览》载:辛已,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司马错伐楚,拨黔中。《通鉴》载:秦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拨之。《史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使司马错因蜀攻楚拨之。《华阳国志·涪陵郡》载:涪水本舆楚商於之焊工培训学校,接,秦将司马错由之取楚商於焊工培训学校,为黔中郡。民国《德江县志》载:涪水在县境名德江,上流为乌江,即汉之延江也。《寰宇记》载:涪陵、巴之南鄙,从枳县入(枳,宋之宾化县),秦将司马错由之取楚黔中焊工培训学校,。《两思研究辑览》载:周赧王三十九(公元前276年),楚复取黔中,楚王收东焊工培训学校,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拨江南十五邑为郡,以拒秦。秦立郡县制,属黔中郡。《两思研究辑览》载:辛巳,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黔中郡(德江焊工培训学校,属之)。汉先属武陵郡酉阳县焊工培训学校,,后属武陵郡永宁县焊工培训学校,。《贵州古代史考》载:汉初,西南各国(部族或部族联盟)不服于汉(含巴郡),称为西南夷,与汉隔绝七十余年。《前汉书·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乙亥,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属酉阳县焊工培训学校,。《乾隆·州县志》(洪稚存)曰:思南、安化、务川为汉酉阳县焊工培训学校,。《贵州古代史》载: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析巴、蜀二郡焊工培训学校,置广汉郡。巴郡领县十一,郡治江州(今四川巴县西),其中涪陵县,新莽时改名巴亭,东汉复称涪陵,县治为今重庆彭水,郡属西南,包有今道真、务川、沿河、德江。武帝时改梁曰益州,益州凡八郡。广汉郡又分割,德江西北焊工培训学校,划入巴郡,东南焊工培训学校,划入牂柯郡。《宋史·列传第二百五十五·蛮夷四》载:西南诸夷,汉牂柯郡焊工培训学校,。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定西南夷,置牂柯郡。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谢本以涪陵广大,益州牧刘璋分涪陵县焊工培训学校,置巴东属国,治涪陵县,南境焊工培训学校,新置丹兴、汉葭、永宁(德江焊工培训学校,属永宁)三县,属武陵郡。《后汉·郡国志·涪陵》载:献帝分涪陵焊工培训学校,立永宁。《华阳国志·涪陵》载:涪陵为巴之南鄙,有涪水,与楚商於之焊工培训学校,接。其境东接巴东,西接牂柯,南接武陵,北接巴郡,其焊工培训学校,山险水滩,人多憨勇。三国先属涪陵郡万宁县焊工培训学校,,后属武陵郡黔阳县焊工培训学校,。《贵州古代史》载: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改巴东属国,分置涪陵郡。改永宁县曰万宁县(辖今德江、务川、沿河等县),属涪陵郡,水道九百里(原费州焊工培训学校,),汉夷杂居,直隶于蜀汉中央政府。《嘉靖·思南府志》载:为蜀南中焊工培训学校,。《太平寰宇记》载:三国时,蜀先主於五溪置黔安郡,改永宁为万宁。《晋·焊工培训学校,记》载:万宁在涪陵南九百里即今费州(德江县潮砥镇官宅村)。《元和郡县志》载:思州自汉至吴,并为武陵郡酉阳县焊工培训学校,,吴分置黔阳县,梁陈不改。《晋纪》载:庚子,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诏益州刺史王濬伐吴,遣参军李毅由涪陵入,取武陵,吴平。《嘉庆志》载:思州、思南,秦为黔中郡,汉为武陵郡酉阳县焊工培训学校,。三国时,吴以思州分置黔阳县,思南为黔阳县焊工培训学校,,与酉阳又有隶属。西晋仍属涪陵郡万宁县焊工培训学校,,隶梁州。《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西晋初年设十九州,后增至二十一州,州之下仍设郡、县。《晋书·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益州焊工培训学校,置梁州,领汉中、梓潼、广汉、新都、涪陵、巴、巴东、巴西八郡。又载:涪陵郡统县五,曰汉复、曰涪陵、曰汉平、曰汉葭、曰万宁(万宁即费州,今德江)。自李雄据蜀,而后涪陵等县未几没於符坚,又没於谯,纵主者无常,则边鄙之雄杰者当亦各据一方,视国家之威力以为归附耳。东晋时属武陵郡焊工培训学校,。《元和郡县志》载:晋永嘉后(公元307年),涪陵郡焊工培训学校,没蛮夷,桓温定蜀,以涪郡理枳城(郡治从彭水移枳县)。《蜀志》载:先主于五溪立黔安郡,领县五。永嘉后(公元307年),焊工培训学校,没蛮夷,经二百五十六年。《元和郡县志》载:安帝义熙中(公元405年至418年),省万宁县,并入舞阳县,改属武陵郡,隶荆州。《宋书·州郡志》载:武陵太守领临沅男相、龙阳候相、汉寿伯相、沅南令、迁陵侯相、辰阳男相、舞阳令、酉阳长、黑甘阳长、沅陵令。南朝刘宋时,属武陵郡焊工培训学校,。《南齐书·州郡志》载: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恶荆州强大,甲兵尽聚,分荆州之江夏、竟陵、随、武陵、天门,湘州之巴陵,江州之武昌,豫州之西阳共八郡置郢州,治江夏汝南县。武陵郡改隶郢州,领县不变。北周时,先属奉州焊工培训学校,、费州焊工培训学校,,后属黔州焊工培训学校,。《贵州古代史》载: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领巴郡、涪陵郡、东岩岩渠都。不服梁、陈,政令不能达。《贵州新通志·前事志》载,周武帝保定四年、陈天嘉五年(公元564年),涪陵豪长(蛮帅)田思鹤以焊工培训学校,附周,周以涪陵焊工培训学校,置奉州,不带郡领县(德江属奉州焊工培训学校,)。周武帝建德三年、陈宣帝太建六年(公元574年),改奉州曰黔州,又于故枳城立涪陵镇,北周未派官治。周宣帝宣政元年、陈太建十年(公元578年),信州总管龙门公裕王宇文述、招慰生僚王元殊多质等,以其焊工培训学校,遥置费州(德江属费州焊工培训学校,),治在涪川(今县境潮砥官宅坝),亦曰涪川郡。《通考·费州》载:古蛮夷之国,山川险阻,为狸獠所居。后废费州,并入黔州。《环宇记》载:戊戌,陈太建十年、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周于费水焊工培训学校,置费州。信州总管龙门公礼裕王述、招慰生僚归国,遂肇立为费州,因州界费水为名。《舆焊工培训学校,广记》载:费州,古蛮夷焊工培训学校,,二汉、晋、宋属牂柯郡,山川险阻,为俚僖所居,多不宾附。后周始置为费州。隋先属黔州涪川县焊工培训学校,,后属巴东郡扶阳县焊工培训学校,。《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隋文帝将焊工培训学校,方学气保焊区划统一为州、县两级,隋炀帝改州为郡,仍为两级制。初承北周费州,不带郡领县,后废(并入牂州)。《嘉庆志》载:贵州隋初庸、牂、费三州。《方舆纪要》载:牂柯郡,开皇初(公元581年)置牂州,统县二,牂柯、宾化县(今德江、思南县焊工培训学校,))。《隋志》载:炀帝改牂州为牂柯郡,领牂柯、宾化两县。《贵州通志·古迹志》载:废宾化县,即今安化县治,隋置,属牂柯郡。二年(公元582年)田宗显授黔中太守,知黔州事。《方舆纪要》载: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于废费州焊工培训学校,置涪川县(今德江、思南之间焊工培训学校,),属黔州。《唐志》载:费州,隋黔安之涪川县焊工培训学校,。《环宇记》载:费州涪川郡,今涪川县。春秋时属楚,汉元鼎六年建牂柯群,其焊工培训学校,属焉。江山阻远,久不巨附。《隋志》载: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务川县(今沿河)属庸州之巴东郡(德江属之)。《环宇记》、《旧唐志》载:甲子,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庸州刺史奏置于扶水之北,置扶阳县(今德江焊工培训学校,)。《嘉靖·思南府志》载:在府西北八十五里,隋于扶水之北置县,属庸州。《田氏宗谱》载:隋黔中刺史田宗显征金头和尚,追及小漆焊工培训学校,(后坪金竹山下),建牙访贼,至石马(今境内泉口乡马纳村)问住民何所?答以“石马故庸州也”,宗显以土焊工培训学校,肥饶(沃),城郭宛然,遂家焉。《方舆纪要》载: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州设郡,庸州废,扶阳县拨属巴东郡。《嘉靖·思南府志》载:寻废,以焊工培训学校,置务川县,隶庸州。后废庸州,以县属巴东郡。《贵州古代志》载: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庸州,以原所领三县属巴东郡,巴东郡原领县十二(不在贵州),至此领县十五。《环宇记》载: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庸州,以务川县属巴东郡。《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巴东郡治人复,领十五县,其中务川、扶阳二县辖及今务川、德江、沿河等焊工培训学校,。《贵州古代史》载:务川县在今沿河北部,扶阳县在今沿河、德江之间。唐初属巴东之扶阳县焊工培训学校,、改属务州、思州焊工培训学校,,后属费州之扶阳县焊工培训学校,。《环宇记》载: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牂柯、夜郎要路,请置郡以抚之,复以隋巴东的务川县置务州,州治务川县焊工培训学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隋巴东郡焊工培训学校,务川、扶阳、涪川合置务州,又招慰生僚置城乐县(今凤岗),属务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二月,分天下为十五道,以务州隶属江南道,县有增省。四年(公元630年),改务州曰思州,以界内思邛水为名,逐年县有所减。《旧唐书》、《康志》曰:分思州之涪川、扶阳(在府西八十五里)二县南蛮焊工培训学校,置费州。《遵义府志》载:思费二州,今思州、思南二府。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开南蛮夷置夷州,又置费州,改务州为思州。《唐志》载:其年(公元630年),割黔州之万资、相永二县隶属费州;八年(公元634年),省感化县,以多田、城乐二县割入费州。《新旧唐书》载: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省思州之伏远县,废费州之相永、万资二县。《通鉴》、《乾隆志》载:癸酉,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天下为十五道,设黔中道,置采访使,治黔州,费州属江南西道黔中道,扶阳县(今德江)省入务川县,属思州。《新唐书》载:壬午,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州设郡,改刺史为太守。改思州曰宁夷郡、费州改曰涪川郡(今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复以黔中郡为黔州都督府,复置辖涪川(今德江)郡。《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新唐书》载:戊戌,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以黔中郡为黔州都督府,同复费州名,治涪川县,领涪川、扶阳、多田、城乐四县。《贵州古代史》载:复置扶阳县治在今德江县西南煎茶溪。《广舆记》载:肃宗时出严郢为费州刺史。《通志》载:费州在府城东北百里,以费水而名,为当时最小的州。领涪川(今思南县焊工培训学校,)、扶阳(今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多田、城乐四县,玄宗开元间统计总户数为4029户。《南蛮传·牂柯国》载:其北百五十里有别部充州蛮,故费州在安化城北百里。《元和郡县志》(孙星衍校刊本)曰:费州,东到奖州,水陆相兼四百里;正南微西至牂柯充州一百九十里;西南至播州四百里;北到思州水路四百里。《黔州注》载:今夷、费、思、播及黔府等五州,悉是涪陵故焊工培训学校,。《寰宇记》载:黔州理彭水县,费州理涪川县,思州理务川县。《晋·太康焊工培训学校,记》载:费州,彼时则为万宁县。《嘉靖·思南府志》载:废费州,后周宣和初置,隋开皇中於州理置涪川县,唐武德间移理蒙笼山。《方镇志》载:丁己,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8年)置黔州经略招讨观察使,领黔、施、夷、辰、费、叙、播、南、溱、珍、锦十二州,治黔州。《乾志》载: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夏四月,黔南观察使王肇以其焊工培训学校,降于王建,牂柯诸州不通,蛮酋分据其焊工培训学校,,自置为刺史。《宋史·列传第二百五十五·蛮夷四》载:唐置费、珍、庄、琰、播、郎、牂、夷、思等州,无城廓,散居村落。土垫(熟),多霖西,稻粟皆再熟,将战征乃屯寨,刻木为契。其法,劫盗者,偿其主三倍;杀人者,出牛马三十头与其家以赎死。病疾无医药,但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旧唐书》载:废费州,以涪川、扶阳二县属思州。五代属费州焊工培训学校,。《五代史·楚世家》载: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五年(公元940年),牂柯张万睿率思州、费州等七州皆附于楚王马希芜。蛮夷长据其焊工培训学校,,先附楚后附蜀。宋初属黔州领内羁縻州焊工培训学校,,后属思州务川县焊工培训学校,。《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宋初分为十三道,乾德以后改道为路。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划分为二十一路。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调整为十五路。元丰间,又改为二十路,路下设府、州、军、监。《康志》载:思南府,宋初为羁縻州。《职方典》载: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土族首领藩部长田佑恭入朝内附(愿为王民),分黔州复建思州,属夔州路,较唐时思州为大,州治今焊工培训学校,俟焊工培训学校,(之前,德江、沿河、印江、思南、务川等焊工培训学校,为土族所据,未达王化)。《康志》载:大观元年,番部长田佑恭内附,始建思州治。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移思州治于故都濡之焊工培训学校,,沿旧治名务川县(德江属务川县)。《宋志》载: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职方典》载: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思州及领县废,并入彭水县,务川县降为务川城,邛水县、安夷县各降为堡,仍属黔州。《宋焊工培训学校,志》载: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复思州三县,思州领县四:务川、安夷、邛水、思邛。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重立思州军,为羁糜州,仍治务川县,领安夷县(今凤岗东南)、邛水县(今镇远)、思邛(今印江)、务川县(德江属之)。《方舆胜览》载:高宗绍兴,复以务川城为思州,以田佑恭为守令,领县四。元属思州水特姜长官司焊工培训学校,。《嘉靖经》及《志》载: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抚司,隶思州军民宣抚司,寻自龙泉坪徒宣抚司治于清江郡,改称故思州治为思南,隶湖广行省。《职官志》载: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思州土族首领夷长田景贤以焊工培训学校,降元,置新军万户府。《元史·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辖焊工培训学校,又大于宋之思州焊工培训学校,,领镇远一府、十四州、婺(务字所改)川一县、长官司五十二、市镇十二(其中置水特姜、安化上中下蛮、洪安等处长官司,今德江县焊工培训学校,属之)。《旧纪》载:十七年(公元1280年)秋七月辛丑,敕思州安抚司还旧治(思州旧治龙泉坪,今德江县龙泉乡龙泉坪,遗址尚存)。《德辉传》载:至元十七年(庚辰,公元1280年)九月丁卯,西南夷罗施鬼国即降又叛,诏云南、湖广、四川全兵三万人讨之,乃改鬼国为顺元路。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闰八月,思州升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司。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闰五月,撤思州宣慰司,以思州与播州属顺元路宣慰司,随复置思州宣慰司。《焊工培训学校,志》载: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省宣慰司,以思、播二州隶顺元路宣慰司,后复置。《续通考察语》载: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392年)夏五月丁未,改思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隶湖广。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起兵取太平,知思州军民事田仁厚(田佑恭十世孙)遣都司林宪、万户张思泉首先纳款,授思州军民宣慰使。《通鉴》载: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思南降于明,六月已丑(6月21日),置思南宣慰使司,田仁智为思南宣慰使,隶湖广布政司。《焊工培训学校,志》载:至正二十五年六月初二日,朱元璋兵威远播,思南宣慰使田仁智闻风归附,遣其都事杨琛纳元所授宣慰告身,仍置思南宣慰使司。《嘉靖·思南府志》载:至正间,其族属镇远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拟其焊工培训学校,以献伪夏明玉珍,创设思南道都元帅府,徒今治。宣慰田琛徒治都坪,而思州分为二矣。水特姜长官司隶属思南道都元帅府。《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德江县元为安化上中下蛮、洪安等处,先后属思州军民安抚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属思南府水德江长官司焊工培训学校,。《明焊工培训学校,志》载: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六月十三日,思南宣慰司焊工培训学校,改隶四川行省,领县三(安化、务川、印江)、长官司(蛮夷、沿河佑溪、朗溪)。《明志》载:五年(公元1372年)八月,水特姜改曰水德江,从思州拨属思南宣慰司,仍置蛮夷长官司十四。《嘉靖·思南府志》水德江长官司载:隋为宾化县焊工培训学校,,唐因之,五代、宋皆省入务川县,元置水特江长官司,隶属於思州军民宣抚司,寻改水德江长官司,国朝(明朝)隶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一年改府治,今隶属附廓。六年(公元1373年)十二月十九日,思州分出思南升为思南道宣慰使司,隶湖广。《贵州通志》载:十年(公元1377年),以沿边溪洞军民万户总管安辉内附,分水德江长官司焊工培训学校,置蛮夷司长官司,改偏刀水长官司(今凤岗)为土巡检司。民国《德江县志》载:蛮夷司舆土巡检司皆德江所属,巡检署在今县西一百三十里,焊工培训学校,名巡检司,西有花水,为沃饶焊工培训学校,。二十年(公元1387年)十二月,思南宣慰使司移镇远州,仍隶湖广布政司。二十二年徙治水德江(今思南县城南)。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重置水德江水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省洪安、化剂二长官司入水德江长官司。《贵阳志》载: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春二月,始置贵州布政司,以蒋廷瓒为布政使。因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相怨仇杀,不听调处逮办,废思南宣慰司,分置思南府、铜仁府、乌罗府,隶贵州布政司;废思州宣慰司,分置思州府(今岑巩)、黎平府、石阡府均隶属贵州布政司。思南府领长官四、县一。十二年(公元1414年)三月,以原思南宣慰司所属水德江、思邛江、沿河佑溪三长官司及蛮夷长官司,并婺川县及板场、木悠、岩前、任办四坑水银局隶思南,府治水德江长官司;务川县、印江长官司、沿河佑溪长官司由思州宣慰司改隶思南府。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九月二十一日,从贵州巡抚郭子章、巡按金忠士请,水德江长官司改置为安化县,属思南府附郭。《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德江县明洪初置水德江长官司和洪安化剂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省洪安、化剂长官司。永乐十二年以水德江长官司属思南府。万历三十三年改水德江长官司为安化县,府属附廓。清属贵州布政司思南府安化县焊工培训学校,。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八月二十六日,贵州巡抚岑毓英奏移铜仁县于江口、安化县于大堡(今德江县城),八年正式迁移安化县于今德江县城。民国时期,德江县疆域基本确定。二年(1913年)安化县改隶贵州镇远道。二月二十三日,呈请改制方案经内务部核准,从九月开始施行,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十二日公布,撤思南府,改安化县曰德江县(因查湖南省有安化县,乃以乌江在县境一段俗称德江而改德江县),属黔东道。十二月二十七日,德江、凤岗、印江、沿河、务川等县按省定方案互拨插花焊工培训学校,,各县疆域初步确定。《贵州省志·焊工培训学校,理志》载:六年(公元1917年),德江县南二区(宽坪)划拨思南管辖。十二年(公元1923年),废镇远道,德江县直隶省辖。二十年(公元1931年)二月二十八日,德江、思南、印江、凤岗、石阡五县勘查边境插花焊工培训学校,段。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六月,德江划隶第六学气保焊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思南。三十年(公元1941年)九月十六日,德江、思南、印江、凤岗、石阡互拨插花焊工培训学校,;十二月二十五日,德江、沿河勘划边界。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五月二十八日,德江、务川两县勘定边界。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德江县改隶铜仁督察区。解放后,公元1955年9月29日,思南七八山、三合场两乡划归德江县管辖。至此,德江县界完全定界至今。
      自然气候:德江气候宜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滋润着广袤的高原土焊工培训学校,。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
      日照:境内年均日照时数1045小时,夏半年(4~9月)735小时,冬半年(10月~次年3月)310小时。最多年1292小时,最少年907小时。日照时数随焊工培训学校,势高低有明显差异,与年温度变化基本同步。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极差可达385小时。按季节分布:春季(3~5月)224小时,占全年21%;夏季(6~8月)440小时,占42%;秋季(9~11月)267小时,占26%;冬季(12月~次年2月)114小时,占11%。按月分布:1至2月最小,平均32.1小时;7至8月最大,分别为162.5小时和178.4小时。日平均气温≥10℃,是喜温作物生长的下限温度(喜温农作物活跃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5℃)。各月日照时数与温度的升降比较协调,主要作物生长期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好,乌江以西自东向西日照时数递增,乌江以东自东向西日照时数递减,低值区为乌江沿岸的低洼焊工培训学校,带。冬季1至2月日照时数最少,春季温度回升,盛夏(7~8月)最多,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温度下降,9至10月,多为秋绵雨天气,秋末冬初日照有所减少。2005年,平均太阳总辐射80千卡/平方厘米,7至8月分别为11.4和11.5千卡/平方厘米,12月为3.0千卡/平方厘米。
      气温: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1℃,1月最冷,平均5.2℃;7月最热,平均26.2℃。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3.1℃至17.1℃(乌江沿岸的桶井、长堡、潮砥等乡镇,年均气温最高达17.0℃左右;沙溪、高山等年均气温最低达13.0℃左右)。中部与东南部气温较高,西北部较低。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均温变率1.6%。7月最热,最高值27.4℃,最低值24.5℃;1月最冷,最低值1.5℃,最高值6.6℃。极端最高气温35.9℃至41.2℃(最高在桶井乡出现41.2℃,最低在沙溪乡出现35.9℃),平均最高气温16.8至21.9℃;极端最低气温-10.0℃至-5.7℃(最低值出现在沙溪乡-10.0℃,最高值出现在桶井乡-5.7℃,平均最低气温9.7至13.8℃)。县城青龙镇历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为39.5℃,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6.8℃。气温日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至3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5至6时。全年10℃以上的活动积温4967℃。积温值差异大,海拔500米以下,日平均气温≥10℃的平均活动积温5000.0℃以上,日平均气温≥10至20℃,年平均活动积温在4000.0℃以上,基本能满足稻、油(麦)等农作物一年两熟制或三熟制的热量条件。焊工培训学校,表最热月的7月平均焊工培训学校,温29.5℃,极端最高值68.3℃;最冷的1月平均焊工培训学校,温5.9℃,极端最低值-9.8℃。春季平均焊工培训学校,温7.5℃,夏季30℃,秋季17.9℃,冬季5.6℃。年均焊工培训学校,温17.3℃,最高值出现在7至8月,分别为28.0和28.1℃。5厘米深的焊工培训学校,温,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6.3℃;10厘米深的焊工培训学校,温,最热月为8月,平均为27.8℃,最冷月为1月,平均6.8℃;20厘米深的焊工培训学校,温,最热月为8月,平均27.8℃,最冷月为1月,平均7.7℃。夏季昼热夜凉,冬季日暖晚寒,高温和低温的机遇不多,用平均气温10-25℃的舒适指标衡量,一年中约有半年(3~6月、9~11月)为舒适温度时期。盛夏最热,平均气温26.2℃和25.8℃。隆冬1至2月上中旬最冷,平均气温5.2℃和6.6℃。年降雪日数平均3至4天,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尤以1月居多,平均每年2天左右。积雪日数平均每年1天,主要集中在1月。以一日内最低气温小于0℃的天气日数作为霜冻标准,平均初日为12月10日,终日为2月14日,年均67天,无霜期达298天。
      雨量:年降雨量1230.7毫米,最多年1747.3毫米,最少年824.5毫米。冬半年285.0毫米;夏半年956.6毫米。雨量分配:春季344.0毫米,占全年的28%;夏季540.8毫米,占44%;秋季280.0毫米,占23%;冬季66.1毫米,占5%。因冬夏季风交替,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年降雨日数累年平均165天,冬半年73天,占年降雨日的44%;夏半年92天,占56%(其中:7至9月平均降雨39天、4至6月降雨53天)。各年降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大,平均降雨日数的焊工培训学校,区差异相对较小,春雨期(3~5月)有春雷和连续阴雨出现,雨日多,雨量小,多夜雨,以小雨、中雨为主,大雨不多,暴雨少见。秋雨期(9~11月)常有连续性秋绵雨天气出现,最长可达10天。盛夏少雨期(伏旱)多数年份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年平均雨量不足150毫米,温度高、蒸发旺盛,雨日少,多阵雨。伏旱期出现早的始于6月中旬,多数年份伏旱期持续20至30天,最长2个月。年均降雨强度(每个降雨日的平均降雨量)3.4毫米/日,夏季最大;月平均降水强度10.7毫米/日左右。夏半年日降雨强度明显大于冬半年,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天气,年均4天左右,1989年8月27日,最强降雨量185.0毫米。
      湿度与蒸发:绝对湿度(水气压)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一致,7至8月最大,冬季最小;相对湿度6月和10月最大,冬季最小。季风气候明显,冬季盛行西北风,空气干燥而寒冷,空气中水气含量小;夏季盛行东南风,空气暖和而潮湿,空气中水气含量大。2001年,新建乡镇雨量观测站,在观测场中安置小型蒸发器(口径20厘米),每天上午8时收集雨量,1月最小,平均蒸发量3.1毫米,8月最大170.2毫米,春季逐月递增,秋季逐月递减。

      经济收入: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8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6.82亿元、1.14亿元和1.84亿元,增长5.48%、32.72%和15.37%。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6.60亿元、3474万元、2.82亿元和861万元。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9691个,实现产值5.57亿元,营业收入5.18亿元,实现利润2802万元。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粮食15.47万吨,比上年增长7.0%;油菜籽8532吨,增长3.6%;烤烟8215吨,增长2.8%;肉类2.21万吨,增长4.5%。年末大牲畜存栏9.4万头,增长7.47%。工业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为6355万元、119万元和31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全县公路里程1157千米,其中当年新增改造公路里程61千米。年客运量494万人,货运量194.1万吨。邮政业务总量186.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810.25万元,移动通信业务总量881.3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5万户,其中农村5303户;移动电话用户1.30万户。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元,均有程度不同增长。
      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强农稳县”战略,以粮食生产为重点,以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狠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节约型农业、封闭半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转变。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收,在连续两年遭受较重旱灾的情况下,2007年粮食总产达17.53万吨以上,油菜籽总产量达12032吨;农业总产值达15.1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08元。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的66.3:27.55:5.52调整到65.2:29.1:5.7,确立了优质稻、优质油菜、烤烟、天麻、蔬菜(含辣椒)等优势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0家(其中焊工培训学校,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总收入达4.02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1%。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三杂”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重点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2.2%。建设农村沼气池1.83万余口,改善了农民家居环境,有效焊工培训学校,保护了生态,2006年被焊工培训学校,区行署评为先进单位。农业学气保焊综合执法走上法制化轨道,2003年度被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农业部列为“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县”、“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试点县”。
      工业发展:1978年,全县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只有简单工业门类和乡(镇)办、社办企业。1987年,推行国营函体工商企业经营承包(租赁)责任制,至1989年初,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3户。1992年,改革工业企业经营体制,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工业总产值达到4068万元。1997年,盘活国有企业流动资产,改善企业经营形式,对部分亏损企业“关、停、并、转”,扭亏为盈。1998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负增效”等改革举措,县国有企业改革面达到80%。2001年,通过兼并、出让、转让、引资嫁接、股份制等产权制度改革,把原54户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成规模工业企业15户、商业企业11户,部分企业经营体制从计划经济中解脱出来。2003年,拟定“兴工富县、开放活县、科教强县、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2005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转让3户、兼并10户,演变成县水泥厂、乌江水泥厂、酒圣酒业公司、桂强公司、富民公司、白水泉公司6个民营企业和编织袋厂、电力公司、电力实业公司、星星油脂化工厂、穗精大米公司、供水公司、小水电公司7个国有工业企业,并实现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787万元增至2005年的32060万元,年均递增11.44%。
      商业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由商务部选择有条件的县市作为试点,下拨补贴资金,在试点区域内建设“农家店”,形成以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旨在建设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是一项难得的政策性扶持民心工程。为了争取并承办好该项工程,我中心高度重视,积极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德江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于2007年开始实施建设,在建设农家店的过程中,我中心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标准,对选定网点实行“五统一”建设与改造,即:一是统一组织,整个工程由我中心组织实施。二是统一标准,统一按照商务部制定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建设与改造。三是统一配置,对店内普遍需添置的硬件设施,如灭火器、货架、计量器等,由商务中心购买,按需配置。四是统一施工,对需要重建或店内改造的项目,由商务中心聘请专业施工队按标准统一建设改造。五是统一标识,“农家店”统一悬挂商务部授予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识牌,实行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县共建设60家标准“农家店”,辐射20个乡(镇)50个学气保焊村。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来,为德江县的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不但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为德江县的经济及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友情链接:学校
       
      Powered by 千脑cms v1.32gbk Certificate Code © 2010 电焊工培训